维生素分为两种,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。“水溶性维生素”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,吸收后体内贮存很少,过量的多从尿中排出;“脂 溶性维生素”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,而不易溶于水,可随脂肪为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储积,排泄率不高。每一种维生素通常会产生多种反应,因此大多数维生素都有 多种功能。[2]
人体一共需要13种维生素,其中包括4种脂溶性维生素(维生素A,D,E,K)和9种水溶性维生素(8种维生素B,维生素C)。
常见维生素:
分类列表
| 分类 | 名称 | 发现及别称 | 来源 | 
|---|---|---|---|
| 脂溶性 | 视黄醇类 (维生素A)  | 
由Elmer McCollum和M.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。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,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(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、松香油),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| 鱼肝油、绿色蔬菜 | 
| 水溶性 | 硫胺 (维生素B1)  | 
由卡西米尔·冯克在1912年发现(一说1911年)。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(TPP)的形式存在。 | 酵母、谷物、肝脏、大豆、肉类 | 
| 水溶性 | 核黄素 (维生素B2)  | 
由D. T. Smith和E. G. Hendrick在1926年发现。也被称为维生素G。 | 酵母、肝脏、蔬菜、蛋类 | 
| 水溶性 | 烟酸 (维生素B3)  | 
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发现。也被称为维生素P、维生素PP、菸鹼酸、尼古丁酸 | 酵母、谷物、肝脏、米糠 | 
| 水溶性 | 泛酸 (维生素B5)  | 
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发现。亦称为遍多酸 | 酵母、谷物、肝脏、蔬菜 | 
| 水溶性 | 吡哆醇类 (维生素B6)  | 
由Paul Gyorgy在1934年发现。包括吡哆醇、吡哆醛及吡哆胺 | 酵母、谷物、肝脏、蛋类、乳制品 | 
| 水溶性 | 生物素 (维生素B7)  | 
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 | 酵母、肝脏、谷物、 | 
| 水溶性 | 叶酸 (维生素B9)  | 
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、蝶酸單麩胺酸、维生素M或叶精 | 蔬菜叶、肝脏 | 
| 水溶性 | 钴胺素 (维生素B12)  | 
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发现。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 | 肝脏、鱼肉、肉类、蛋类 | 
| 水溶性 | 胆碱 | 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发现。维生素B族之一 | 肝脏、蛋黄、乳制品、大豆 | 
| 水溶性 | 肌醇 | 环己六醇、维生素B-h | 心脏、肉类 | 
| 水溶性 | 抗坏血酸 (维生素C)  | 
由詹姆斯·林德在1747年发现。亦称为抗环血酸 | 新鲜蔬菜、水果 | 
| 脂溶性 | 钙化醇 (维生素D)  | 
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。亦称为骨化醇、抗佝偻病维生素,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。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 | 鱼肝油、蛋黄、乳制品、酵母 | 
| 脂溶性 | 生育酚 (维生素E)  | 
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发现。主要有α、β、γ、δ四种 | 鸡蛋、肝脏、鱼类、植物油 | 
| 脂溶性 | 萘醌类 (维生素K)  | 
由Henrik Dam在1929年发现。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,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、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。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 | 菠菜、苜蓿、白菜、肝脏 | 
维生素缺乏或过量
人体会储藏脂溶性维生素,所以摄入过量会积存在身体特别是肝脏中,有中毒危险。水溶性维生素会通过肾脏排泄,相对安全,但是也不可摄入过量,因为有可能超量的维生素会在体内发生其他生物化学反应。
通常从食物中正常摄取维生素不会存在过量的问题,但是食用过多维生素药品就有可能发生危险。
一般人体所需维生素量较少,只要注意平衡膳食一般不会导致维生素缺乏。缺乏维生素不会致死,但是由于新陈代谢紊乱会导致很多病征:
- 维生素A ——夜盲症、干眼症、视神经萎缩等;
 - 维生素B1 ——神经炎、脚气病、魏尼凯氏失语症等;
 - 维生素B2 ——脂溢性皮炎、口腔炎等;
 - 维生素B3 ——失眠、口腔溃疡、癞皮病等;
 - 维生素B6 ——肌肉痉挛、过敏性湿疹等;
 - 维生素B9 ——恶性贫血;
 - 维生素B12——恶性贫血;
 - 维生素C ——坏血病;
 - 维生素D ——软骨病(佝偻病);
 - 维生素E ——不育症、习惯性流产等;
 - 维生素K ——凝血酶缺乏,不易止血
 
一旦患有维生素缺乏病征,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药品或服用富含维生素的食品。
维生素类药品列表
- 阿法骨化醇胶丸
 - 阿法骨化醇片
 - 阿法骨化醇胶囊
 - 阿法骨化醇
 -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
 - 倍他胡萝卜素胶丸
 - 倍他胡萝卜素咀嚼片
 - 参芪鱼肝油凝胶
 - 胆维丁乳
 - 多维生素滴剂
 - 多维赖氨酸糖浆
 - 多维元素片(29)
 - 多维元素片(16)
 - 多维元素片(14)
 - 多维元素胶囊(15)
 - 多维铁口服溶液
 - 多维片(6)
 - 多维元素片
 - 多维元素片(21)
 - 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
 - 复合维生素B片
 - 复方维生素注射液(4)
 - 复方维生素B2片
 - 复方四维女贞子胶囊
 - 复方牛磺酸胶囊
 - 复方枸橼酸铁铵糖浆
 - 复方八维甲睾酮胶囊
 - 复合维生素BC片
 - 复方芦丁片
 - 呋喃硫胺注射液
 - 呋喃硫胺片
 - 泛酸钙片
 - 复合维生素片
 - 骨化三醇
 - 骨化三醇注射液
 - 骨化三醇胶丸
 -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
 - 九维鱼肝油乳
 - 九维鱼肝油
 - 九维片
 - 九合维生素丸
 - 甲橙维C咀嚼片
 - 克补片
 - 口服维D2葡萄糖
 - 六维胶丸
 - 六合维生素丸
 - 玛特纳片
 - 葡萄糖酸钙维D2散
 - 葡萄糖酸钙维D2咀嚼片(Ⅱ)
 - 葡萄糖酸钙维D2咀嚼片
 - 葡钙维B1片
 - 七维牛磺酸口服溶液
 - 十维铁咀嚼片
 - 四维他片
 - 食母生片
 - 十维片
 - 善存银片
 - 三维鱼肝油乳
 - 维生素B12片
 - 五维他口服溶液
 - 五维B颗粒
 - 维生素C钙胶囊
 - 维生素K4片
 - 维生素E注射液
 - 维生素E乳
 - 维生素E片
 - 维生素E胶丸(天然型)
 - 维生素E胶丸
 - 维生素EC片
 - 维生素E、C颗粒
 - 维生素D滴剂
 - 维生素D3注射液
 - 维生素D3
 - 维生素D2注射液
 - 维生素D2片
 - 维生素D2胶丸
 - 维生素D2
 - 维生素C注射液
 - 维生素C丸
 - 维生素C片
 - 维生素C泡腾颗粒
 - 维生素C颗粒
 - 维生素C咀嚼片
 - 维生素BT片
 - 维生素B6注射液
 - 维生素B6软膏
 - 维生素B6片
 - 维生素B6缓释片
 - 维生素B4片
 - 维生素B2注射液
 - 维生素B2片
 - 维生素B1注射液
 - 维生素B1丸
 - 维生素B1片
 - 维生素B12注射液
 - 维生素B12溶液
 - 维生素A糖丸
 - 维生素A胶丸
 - 维生素AE胶丸
 - 维生素AD糖丸
 - 维生素AD软胶囊
 - 维生素AD胶丸
 - 维生素 E.C 颗粒剂
 - 维胺脂维E乳膏
 - 维胺颗粒
 - 维D2乳酸钙片
 - 维D2磷酸氢钙片
 - 维D2磷葡钙片
 - 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
 - 维C橙皮苷颗粒
 - 维生素C泡腾片
 - 维生素K1片
 - 维生素K1注射液
 - 维生素C口含片
 - 维生素AD滴剂
 - 小儿四维葡钙片
 - 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
 - 硝酸硫胺片
 - 小儿四维葡钙颗粒
 - 小儿善存液
 - 小儿善存片
 - 腺苷钴胺片
 - 鱼肝油乳
 - 烟酰胺注射液
 - 烟酸片
 - 烟酸注射液
 - 叶酸片
 -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(Ⅰ)
 - 注射用复方三维B
 - 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(Ⅰ)
 - 注射用维生素C
 -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
 
 参见
转载请注明: 转自医学百科, 本文链接地址: http://blog.a-hospital.com/p/360